455. 燃烧可能产生毒性物质的危险货物着火时,应佩戴防毒面具,站在上风口进行扑救。 ( )
第 455 题 / 共 495 题
答案:正确
解释: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》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:大部分毒性物质在着火、受热或与水、酸接触时,能产生有毒和刺激性气体及烟雾,灭火人员必须根据毒性物质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消防方法,在扑救火灾时,尽可能站在上风方向,并戴好防毒面具等。
燃烧可能产生毒性物质的危险货物着火时,应佩戴防毒面具,站在上风口进行扑救。 ( ) 相关试题
-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,应每隔( )小时检查一次。
- 危险货物硫磺粉着火时,可采用( )。
- 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是指具有其他类别未包括的危险物质和物品,如高温物质。 ( )
- 某种腐蚀品只能用某种材料包装,若某件包装用于一种腐蚀品后,如能重复使用,也只能用于该腐蚀品而不能移作它用。 ( )
- 医疗废物,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、预防、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、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。 ( )
- 《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》( GB6944-2005)中,按危险货物具有的危险性或最主要的危险性把危险货物分为9个类别。 ( )
- 扑救( )危险货物火灾时,扑救人员应先关闭管道或容器阀门,阻止其继续外溢,扩大灾情。
- 托运人托运剧毒危险化学品,未向( )申请领取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,擅自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,处2 万元以上10 万元以下的罚款。
- 道路运输易燃易爆危险货物时,驾驶人员不能在车辆附近随意使用明火。 ( )
- 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驾驶人员、押运人员、装卸管理人员未经考核合格,取得( )的,由交通部门处2 万元以上10 万元以下的罚款。
- 《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》( GB6944-2005) 把第1类爆炸品划分为6项。 ( )
- 罐车装卸时,现场人员应站在( )处,密切注视进料情况,防止货物溢出。
- 在“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”上,应包括危险货物的( )。
- 大部分有毒气体能溶解于水,遇有泄漏时,若无法控制,可将气瓶推入( ) ,并及时通知相关管理部门处理。
- 国家标准( )中,有说明货物在装卸、保管、运输、开启时应注意的事项。
- 装运液化石油气的罐车,当罐车内温度达到( ) 时,应采取遮阳或罐外冷水降温措施。